擊楫勇進踏浪行——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全力推進地質工作轉型發展紀實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19-02-28 08:26

  橫亙八百裏秦川的秦嶺,作爲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被譽爲中國的脊樑、華夏文明的龍脈,綿延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也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豐富的礦產資源。隨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大批礦權被收回,加之地勘投入減少、安全成本激增,衆多地勘單位不得不被迫轉型。在秦嶺腹地耕耘了數十年的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也面臨着極爲艱難的戰略突圍。

  既要守護青山綠水,又要謀求生存發展。近幾年來,該集團主動作爲,立足秦嶺而又跳出秦嶺,一方面科學布局礦產地質勘查,向西部省份及“一帶一路”延線國家穩步推進,另一方面大力開拓民生地質市場,全面進入文物地質、城市地質、農業地質、地質災害治理等領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2018年,籤訂獲得了各類民生地質項目320多項(含巖土工程項目),合同額2.4億元,民生地質已成爲該集團產業發展的新引擎,並逐步推動集團地質工作實現全面轉型。

  逆風翻盤舉步艱

  創新求變天地寬

  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即原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已經走過了62年的崢嶸歲月,從407地質勘探隊的星星火種,到今天的大型國際化地礦集團,幾代西北地勘人立足陝西,面向西北,輻射全國20餘省(區),遠涉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境外10餘個國家,矢志不渝地致力於地質找礦,取得了豐碩的找礦成果,建成了上百座礦山,使得“西北地勘”成爲一塊“能找礦、找大礦”的金字招牌,爲國家和陝西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事業體制到全面轉企,從立足國內到走出國門,這支隊伍不懼變革,完成了一次次鳳凰涅槃般的重生。

  近年來,由於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整個地勘行業特別是傳統勘查工作陷入低谷,項目縮水、資金銳減、約束增多、難度增大。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進一步轉型升級,特別是2017年《陝西省秦嶺生態保護條例》出臺後,集團礦權滅失嚴重,多年努力獲得的近百個相關資質一夜之間全部歸零。國家基金項目、省基金項目幾乎停滯。加之安全環保要求的剛性約束,致使公司採礦成本呈倍數級增長。仿佛一夜之間,公司的輝煌成爲歷史,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與此同時,隨着國家政策導向發生變化,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顯著擴大,從大山向城市轉移,從礦產向山水林田湖轉移。集團在經歷了數年的深化改革,逐漸孕育出新格局:由“礦產勘查”爲主轉向“環境治理與保護、向民生服務”爲主,即在傳統地質找礦之餘,不斷向環境地質、地質災害治理、水文地質等公益性領域延展。

  民生地質事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民生新需求,地質工作新“富礦”,轉型方向變得無比清晰。2015年,作爲我國首批“事轉企”的地勘單位之一,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發出了“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全力開拓民生地質市場”的號召,所屬各單位圍繞我國地礦發展重大需求和經濟社會轉型需要,創新服務理念,發揮專業優勢,主動作爲,努力向民生地質領域拓展。

  探掘民生新“富礦”

  四年一曲新華章

  新時代賦予了地質工作新使命,西北有色地礦集團也找到了自己的地質工作新坐標。如今,該集團及其下屬企業的發展已不再局限於礦產勘察與開發,承攬的民生地質項目遍地開花。民生地質不僅成爲該集團新時期市場競爭中的一張王牌,更是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的重要方向。

  2015年,是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經營形勢極爲嚴峻的一年。民生地質作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被重新重視起來。全年開展民生地質項目59個,數量遠超其他領域。其中,工程公司積極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創收737萬元;測繪院獲得地質測繪資質5項,在土地確權、城市管網等方面成效明顯;物化探總隊成功涉足農業地質調查,取得良好進展。

  2016年,該集團緊抓向“大地質”轉變的機遇,承攬的民生地質項目數量增至87個,籤訂合同金額9537萬元。工程公司中標安康市嵐皋縣滑坡治理項目,單項合同額突破2000萬元;承攬的青龍寺遺址地面塌陷搶險維修項目被列爲西安市重要民生工程。測繪院鞏固土地確權、城市管網等業務,增加房屋測量資質。物化探總隊承攬福州市等多地電力管線探測項目,進入城市地質領域。711總隊、712總隊組織實施地熱井及水文井項目。研究院完成烏蒙山缺水區水文地質調查遙感項目。

  2017年,該集團中標的民生地質項目合同額大、社會影響面廣,完成項目113個,服務地區遍布十多個省份,合同總額1.13億元。工程公司成功中標銅川市哭泉鎮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項目、安康市魏家院子滑坡治理施工項目,合同額均突破2000萬元;承攬西安地鐵10號線勘察項目、西安市“幸福林帶”改造工程。711總隊農業地質調查、城市地下管網探測、地災治理等業務全面鋪開。

  2018年,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地勘基金項目暫時停滯,行業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在此嚴峻形勢下,爲進一步推進地質工作向縱深發展,2018年7月25日,該集團召開了加強地質工作大會,確立了聚焦地勘主業,發揮優勢專長,集中核心要素,築牢產業基礎,努力形成主業構築、多業並舉的“特色化勘查、差異化經營、協同化發展”的產業化思路。董事長秦西社要求所屬各單位樹立“大地質”觀念,積極響應國家關注民生、改善環境的號召,努力適應市場,進而培育、引導、擴大市場,不斷拓寬工作新領域。各單位迎難而上,全面介入民生地質領域,建立起全方位的地質技術服務體系。全年籤獲各類民生地質項目320多項(含巖土工程項目),合同額2.4億元,較往年有大幅增長。

  談及2019年的發展規劃,秦西社表示:“集團將繼續大力進軍民生地質,進一步加大民生地質在地質工作中的比重,力爭達到60%以上的份額;將重點關注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土壤恢復與治理、水質量監測與評價、礦山環境治理、地災防治及文物地質等領域,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及地域優勢,深度融入地方經濟建設。”

  短短四年時間,西北有色地礦集團開拓民生地質市場成效顯著,多次榮獲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建築業協會、陝西有色集團等表彰,在業界樹立了良好口碑。“西北地勘”品牌重煥光彩,一曲民生地質發展新華章已然奏響!

  各顯神通齊發力

  多點開花繪藍圖

  在這場向民生地質轉型的戰役中,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各下屬單位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所長,跑市場、攬項目、練隊伍,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之路,使民生地質持續成爲該集團的發展新亮點和利潤增長點。

  “資質、人才兩手抓,文物保護是行家。”談起產業發展要訣,工程公司總經理趙劉會說:“資質、人才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公司一方面不斷加快資質和平臺建設,尤其在文物保護領域申請了文物保護勘察設計乙級資質,並成立了巖土文物與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研究所,聘請全國文物保護專家庫成員,爲文物保護項目把關指導。其他民生地質項目上,發展爲擁有14項高級別、種類全的資質證書。另一方面,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相繼出臺《工程部薪酬待遇管理辦法》和《注冊人員獎勵管理辦法》,薪酬待遇向一線傾斜;鼓勵專業技術人員考取執業證書,最高一次性獎勵3萬元,月補貼1000元,全額報銷考證費用。目前,公司擁有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資格證書12人、結構工程師1人、一級注冊建造師資格證書16人、二級注冊建造師資格證書33人,他們被視爲公司的隱形財富和常勝法寶。

  2018年,工程公司先後承攬石峁遺址、榆林魚河堡長城牆、府谷古城牆等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加固工程設計項目。文物保護產業已成爲公司的招牌,合同額連年攀升,市場區域立足陝西,輻射河南、安徽、青海、四川、江蘇、山東、吉林、甘肅、湖北等省,業務範圍包括大遺址、石窟寺、古墓葬、土遺址、古建築和近現代史跡,先後完成了彬縣大佛寺巖體與僧房窟搶險加固工程勘察設計、青龍寺遺址保護區地面塌陷搶險加固工程勘察設計、青海熱水墓羣保護工程勘察設計等150多項工作,得到了業主單位的高度認可,與多地文物保護管理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牢牢守住“家門口”,生態保護創佳績。711總隊積極服務漢中市綠色發展,攬獲漢中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地災防治項目20餘個;地熱井項目施工全面鋪開,並有望長期合作。民生地質勘測院院長嚴瓊說:“我們將民生地質工作積極融入漢中市經濟發展,實現合作共贏。先後推薦高級工程師19人次入選漢中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專家庫、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安監局專家庫,爲爭取項目搭建平臺;主動融入地方政府‘平戰結合地災防治體系’,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支撐工作;發揮傳統技術優勢,提升民生地質工作服務水平。”

  2018年,711總隊從勘查設計領域轉向治理工程施工領域,積極響應秦嶺礦山生態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針對漢中境內多個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應急調查工作。組織編制、提交46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應急治理方案,完成25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設計項目、5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項目,爲地方政府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做好技術支撐,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目前,已具備勘查-設計-施工的綜合能力。

  百姓利益記心頭,民生項目解民憂。自2015年起,測繪院中標西安鐵路局鐵路用地土地確權項目,拿下榆林市府谷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測繪及數據庫建設項目,並相繼承接福建仙遊農村地籍和房屋調查服務項目、昆明不動產統一登記整合項目、西寧三調項目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這些項目無不與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由於對國家的政策、法規以及測量工作的不了解,項目實施過程中,村民阻撓施工的行爲時有發生。每當遇到這種情況,項目人員總是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挨家挨戶上門解釋,積極宣傳政策、法規,爭取理解和支持,贏得了政府和老百姓的贊譽。

  科技創新顯實力,產學研融合發展。研究院充分發揮自身科研優勢,一方面,積極申請行業資質,搭建重點實驗室。公司測試中心一次性通過“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樣品分析”資質現場評審(全國約有30家獲得此資質,全國一次考核通過的僅有兩家);獲批首批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驗室,成爲集土壤污染詳查加工流轉基地和分析測試爲一體的檢測機構,承接生態環境部委託國家級土壤污染治理項目土壤樣品5000件、農產品(小麥)樣品900件;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現場評審,獲得了與CNAS籤署互認協議的國家與地區實驗室認可機構的認可,管理趨向國際化;取得由陝西省環境保護協會頒發的環境工程設計證書(丙級)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施工證書,成爲陝西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員。另一方面,持續推進對外合作,產學研融合發展。與陝西潤基礦業有限公司、陝西富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拓展市場範圍,在新能源及環保領域不斷探索;與“中國-澳大利亞土壤污染和修復研發中心”正式啓動合作。

  立足勘查老本行,開拓民生新市場。物化探總隊通過加強與西安地調中心等的合作,成功進軍農業、城市地質等領域。先後承攬陝西省西鹹新區窯店幅1:5萬農業生態地球化學調查評價、陝西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項目中的安康市部分縣的土壤污染詳查、西安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地球化學異常區土地質量調查與評價、山陽窯火溝金礦和鎮安東光金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等項目。在新疆農業民生地質領域首獲成功,中標“新疆阿拉爾-圖木舒克-昆玉綜合地質調查-新疆阿拉爾地區1∶25萬農業地球化學調查”項目,實現了產業轉型的重要突破。

  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其他下屬單位也不甘示弱,紛紛奮起直追。717總隊在寶雞和銅川等地開展礦山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農業地質、工程地質勘查等工作。713總隊涉足商洛土地污染調查、國土調查、地質環境保護復墾等領域。715總隊編制西安臨潼區礦山、廢棄礦點及驪山風景區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報告,服務當地發展。

  秦西社多次語重心長地對幹部職工說:“地質勘查是我們基業長青之魂、之根,是我們的看家本領,必須持續加強,絕不能有絲毫鬆懈。”爲了“西北地勘”這塊金字招牌在一代代地勘人手中傳承,爲了努力打造地勘行業“百年老店”,該集團將一如既往地肩負起新時代下的新使命,牢牢把握地質勘查主業不動搖,繼續深耕民生地質領域,促進地質工作成功轉型,推動集團各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新故相推舒畫卷,丹青妙手向翠峯。”六十餘載薪火相傳,“西北地勘”人不懼變革,敢打敢拼。發展路上爭朝夕,西北有色地礦集團正重整行裝,擊楫勇進踏浪行!


今日銅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銅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