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中國智能電網學術研討會於2023年5月3日至7日在海南三亞召開,國際銅業協會作爲協辦單位組織參與此次會議。5月6日上午,國際銅業協會中國區總裁周勝在研討會上以“現代電力系統中導體材料的資源安全性及全生命降碳潛力分析”爲主題做了演講。
在主題報告中,周勝全面闡述了行業未來趨勢以及銅作爲導體材料的特性。具體包括:電力系統中導體材料的使用、碳中和背景下導體材料的使用趨勢、如何用全生命周期來評價導體材料,以及再生銅資源潛力巨大,開發出來可大大緩解資源供應壓力。
首先,電力系統建立在導體材料之上,低碳現代電力系統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導體材料。銅具有優良的導電、導熱性能,在電力系統中被廣泛使用。2020年電力行業新使用280萬噸銅,銅的使用量佔全部行業的21%。同時,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銅作爲材料在可再生能源、儲能、電動汽車等領域也會被更廣泛地應用。
隨後,周勝表示,建設低碳、安全、經濟的新型電力系統,必須從生命周期角度管理材料的選用,關注材料或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屬性,包括環境(綠色低碳)、成本(經濟性)和社會責任。從全生命周期的視角來看,當前我國銅電纜綠色低碳水平總體高於鋁合金電纜,同時,銅芯電纜也擁有更低的能耗、更低的運維成本、更低的故障率和更高的回收殘值。
最後,在談及銅材料的資源安全性時周勝總裁指出,2020年我國在用銅已超過1億噸,之後每年用銅量達1千多萬噸,銅具有100%可回收性,這些在用銅在完成生命周期之後都將進入再利用或回收,中國的城市礦產十分可觀。他還分享了幾個包括清華大學、北理工等知名機構對回收銅佔未來供應比例的分析,回收銅將提供重要的資源支持。
從儲量來看,銅儲量與價格相關性較大,自2000年起,中國的銅儲量並沒有出現明顯減少,資源量也有所增加;同時近年中國海外擁有的礦產資源也有增長。
而且銅的循環利用也是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途徑,“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目標是年生產、利用400萬噸再生銅,而實現400萬噸再生銅生產將有潛力減少近11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總之,銅作爲導體材料,需要從低碳、經濟、安全等多個角度進行全面評估。無論是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還是從長遠角度考慮資源的可持續供應,銅是整個電力系統的優選材料,也是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的保證。
國際銅業協會作爲一家非營利性國際組織,目前擁有31家會員,使命是聯合全球銅工業,研究並推廣銅的社會價值和有效使用,使其爲國家經濟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品質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