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江西銅業“三年創新倍增”攻堅戰,鏗鏘開局。一月份以來,公司科研成果轉化工作推進有力,落地有聲。
——德銅“680立方米超大型浮選機工業試驗研究”、武銅“全尾砂膏體充填工藝基礎試驗研究”、稀土公司“稀土精礦提質”、貴冶“硫酸系統對高氟銅精礦的適應性研究”四個轉化項目,已開始建設工業試驗應用裝置,其中稀土公司浮選精礦、部分重選精礦已應用於工業生產。
——德銅“從硫精礦中回收金、銀等有價元素”、永銅“全尾砂結構流體膠結充填”、東同礦業“井下水泵自動化改造”、貴冶“砷濾餅處理關鍵工藝優化”、鉛鋅公司“鋅冶煉淨化新型除鈷工藝”、“鉛錠自動扒渣設備的研制”六個轉化項目,正開展試驗驗證、方案論證等技改立項的前期工作。
——貴冶“銅陽極泥碲的高效回收技術研究與應用”、鉛鋅公司“銀陽極泥低成本短流程提金工藝”兩個轉化項目,正申報公司技改立項。
——貴冶“鉑鈀精礦全溼法除雜技術”轉化項目,公司已批復技改立項,正進行初步設計。
——武銅“提高武山銅礦伴生金銀回收率試驗研究”轉化項目經研究,擬三期建設後進行轉化。
科研成果轉化,是指爲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研成果所進行的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發展新產業等活動。2019年,公司主要領導高位推動,重點安排了14個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和其他17個重點關注項目,並將2019年命名爲公司“科研成果轉化年”,以突出科研成果轉化工作的重大意義,促進公司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打造新的增長點,形成科研創新“研發一批、儲備一批、轉化一批”的良性循環局面。
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是科技創新工作的最後“一公裏”。但由於成果轉化工作過程復雜,與其他工藝設備的協同性強,時間、資金、人力和其他資源投入較多,還存在失敗的風險,因而以生產和成本爲重心的一線單位往往積極性不高、實施不力。爲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成果轉化,早在2016年,公司就出臺《江西銅業集團公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試行)》,建立了科研成果轉化的利益分享機制。此外,公司近年來還從機制、平臺、人才、項目等方面多點發力,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爲科研成果快速有效轉化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2016年以來,公司共完成科研項目151項,實現科研成果轉化94項。其中,可直接測算經濟效益的47個轉化項目,每年增加效益超過一億元。
今年年初,公司以宏大格局和廣闊視野,對於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添動能的技術創新,對於高附加值、有前景、有競爭優勢的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對於符合行業發展趨勢、佔據行業制高點的高精尖技術和產業的研究,進行了部署。這其中,就包括科研成果轉化工作。1月9日召開的公司科研成果轉化工作推進會上,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龍子平要求各單位將既定的科研成果轉化項目作爲“一把手工程”,突破常規,開創條件,打開新局面。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江銅成立40年來,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技術道路,一步步改變了中國銅工業的落後面貌,開創了中國銅工業的新紀元。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的發展之路,就是將全球採選冶加的先進技術,應用或轉化爲江銅的競爭實力和經濟效益。它是江銅科技創新1.0版本。
當前,公司“三年創新倍增”攻堅戰已經打響。“三年創新倍增”的內涵之一,就是以創新來驅動江銅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邁進,推進江銅早日躋身世界一流企業。2016年以來,隨着公司創新體系的不斷完善,創新人才的不斷聚集,創新機制的不斷優化,江銅已經具備了行業領先的技術研發與技術應用能力,創新,正在成爲公司動能轉換、質量提升、結構升級的動力之源。崇尚創新、激勵創新、全面創新的江銅科創2.0時代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