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友鈷業(603799)2024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屬行業及主營業務情況說明
(一)主要業務情況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鋰電材料和鈷新材料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業務,是一家擁有從鎳鈷鋰資源開發到鋰電材料制造一體化產業鏈,致力於發展低碳環保新能源鋰電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積澱,公司完成了總部在桐鄉、資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國、市場在全球的空間布局,形成了資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業務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三大業務在公司內部構成了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同時公司還在布局循環回收業務,全力打造從鎳鈷鋰資源開發、綠色冶煉加工、三元前驅體和正極材料制造到資源循環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鋰電產業生態。(二)經營模式1、新能源業務公司新能源業務主要聚焦鋰電正極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包括三元正極材料和鈷酸鋰材料,產品主要用於電動汽車、儲能系統、消費類電子等領域。正極材料產品主要通過混料磨料、高溫燒結、粉碎分解等工藝來制備。生產正極材料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來源於子公司內供和市場化採購。正極材料的客戶爲鋰電池生產商,主要採取直銷模式。在銷售定價方面,主要參考鎳、鈷、錳、鋰金屬的市場價格,結合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供需情況來綜合定價。新能源業務按照“快速發展、高端突破、效益導向,搶佔新能源鋰電材料制高點”的定位,貫徹“產品領先、成本領先”的競爭策略,以科技創新作爲支撐,不斷提高生產組織能力和產品質量控制水平,實現產量、質量和新產品開發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鋰電正極材料產品已大批量應用於國際高端品牌汽車產業鏈、國際儲能市場和消費類電子市場。公司三元正極材料已經大批量供應寧德時代(300750)、LGES等全球頭部動力電池客戶,形成了豐富的產業生態鏈,並廣泛應用於國內外知名品牌電動汽車。公司氧化鈷鋰產品逐步向倍率型、高電壓升級,已全面進入全球主流消費電子供應鏈,全面覆蓋三星、蘋果、華爲、小米、VIVO等終端手機廠。作爲公司向新能源鋰電材料領域轉型的戰略重點,公司新能源業務在公司未來的產業發展中起到龍頭帶動作用。2、新材料業務公司新材料業務主要包括三元前驅體材料和鎳、鈷、鋰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和消費類電子正極材料。三元前驅體產品主要通過合成、洗滌、幹燥等工藝來制備,生產三元前驅體所需的原材料主要自供,同時外購部分作爲補充;三元前驅體的客戶主要爲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商,主要採取直銷模式。在銷售定價方面,主要參考鎳、鈷、錳金屬的市場價格,結合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供需情況來綜合定價。鎳、鈷原料的採購計價方式按市場金屬交易價格的一定折扣確定;鈷產品主要採用直銷模式,在部分市場結合經銷模式;鎳產品主要採用直銷模式。鋰原料主要自供,鋰產品銷售主要採用直銷模式。在銷售定價方面,公司主要參考鎳、鈷、鋰等金屬國際、國內市場價格,結合各類市場供需情況,制訂銷售價格。新材料業務在一體化的產業結構中起着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是公司制造能力的重要支撐,是公司將上遊鎳鈷鋰資源轉化爲新能源材料的核心環節。新材料業務按照“創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效益領先的行業標杆”的定位,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智能制造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已成爲行業中先進制造、綠色制造、效益領先的標杆。公司三元前驅體產品已經進入到LGES、三星SDI、寧德時代、億緯鋰能(300014)等全球頭部動力電池的核心產業鏈,產品已開始大規模應用到特斯拉、大衆、寶馬、現代、Stellantis、通用、福特等高端電動汽車,並與特斯拉籤訂了供貨框架協議,進入特斯拉核心供應鏈。新材料業務在鞏固公司鈷新材料行業領先地位的同時,充分發揮協同制造成本優勢,聚焦主流市場、主流客戶、主流產品,快速拓展三元前驅體業務,成爲行業頭部供應商,爲新能源板塊提供穩定的原材料供應,爲產業鏈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優質產品,承載着公司向鋰電新材料轉型升級的關鍵任務。3、資源業務公司資源業務主要包括鎳、鈷、鋰、銅等有色金屬的採、選和初加工。鈷、銅業務主要產品爲粗制氫氧化鈷和電積銅,目前非洲資源板塊已形成以自有礦山爲保障,以剛果(金)當地礦山、礦業公司採購爲補充的商業模式。鈷銅礦開採後,通過選礦工藝生產鈷銅精礦,通過溼法冶煉的方式生產粗制氫氧化鈷和電積銅產品;鈷銅礦料由自有礦山供應和向當地礦業公司採購,含鈷原料的採購計價方式按MB價格的一定折扣確定;銅礦原料採購定價也主要與國際市場銅金屬價格掛鉤;粗制氫氧化鈷產品主要用於國內新材料業務鈷新材料的冶煉,電積銅產品一般銷售給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商,主要採取與LME銅價掛鉤方式定價。鎳業務主要產品爲粗制氫氧化鎳、高冰鎳等鎳中間品,鎳礦料主要通過參股礦山、長期供應合作協議等方式來保障供應,以市場化採購爲補充;鎳中間產品主要作爲國內新材料業務所需原料,主要採取與國際國內公開市場價格掛鉤方式定價。鋰業務主要爲自有礦山的開採及選礦,主要產品爲鋰輝石精礦、透鋰長石精礦;鋰精礦產品主要用作國內生產鋰鹽的原料。資源業務是公司產業一體化的源頭。公司通過多年的非洲資源開發,在剛果(金)已建立起集採、選、冶於一體的鈷銅資源保障體系,在津巴布韋投資建設Arcadia鋰礦項目,爲國內制造平臺提供穩定可靠的鈷、鋰原料保障。2018年,公司啓動了印尼紅土鎳礦資源開發,近年來印尼鎳資源開發縱深推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華飛公司溼法項目實現達產,華越公司溼法項目持續穩產超產,華科印尼高冰鎳項目穩定運營,Pomalaa溼法冶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展開,持續推進與大衆、福特、淡水河谷印尼、青山等合作夥伴關於印尼鎳鈷資源開發的戰略合作,隨着印尼鎳鈷資源開發布局深入推進,將爲公司新能源鋰電材料的發展提供更具成本競爭優勢的鎳鈷原料,進一步夯實一體化產業鏈的競爭優勢。公司低成本、規模化、高ESG標準、穩定可靠的資源保障爲公司打造新能源鋰電材料行業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原料基礎。此外,公司積極布局鋰電池循環回收業務,公司子公司華友衢州、資源再生和江蘇華友分別進入工信部發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和第四批次。公司通過回收網絡體系建立、梯次利用開發、資源化利用、廢料換材料和電池維修維護再制造等商業模式創新,與寶馬、大衆、豐田、LG新能源、一汽、長安、廣汽、上汽、蔚來、理想等國內外主流汽車生產企業及電池領軍企業開展廣泛合作,爲客戶提供全球化、無害化且可持續的廢舊電池解決方案。隨着業務開拓,公司正在形成從鎳鈷鋰資源開發、綠色冶煉加工、前驅體和正極材料制造到資源循環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鋰電產業生態。公司在發展戰略規劃中提出,堅持以新能源鋰電材料產業發展爲核心,圍繞“上控資源、下拓市場,中提能力”的總體思路,全面實施“兩新三化”戰略,着力構建海外資源、國際制造、全球市場的經營格局,致力成爲全球新能源鋰電材料行業領導者。(三)行業情況新能源汽車發展承載着應對氣候變化、重塑能源格局、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使命。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全面市場化競爭階段,新能源車企依靠我國本土完備的產業鏈優勢在全球競爭中展現出了先發優勢,已經成爲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從高速發展階段邁向全球化、智能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今年以來,我國政府陸續出臺系列政策,持續提振汽車終端消費市場。4月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引導市場向綠色低碳轉型發展;5月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車購買限制;6月交通運輸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因地制宜制定新能源車輛更新計劃;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幹措施》,進一步提升購買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準;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各家車企不斷推出新車型,增加優質供給,新能源汽車進一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市場滲透率持續走高。根據中國乘聯分會數據,2024年1-7月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零售498.8萬輛,同比增長33.7%,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51.1%,較去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首次超過燃油乘用車。從全球範圍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速較去年增速有所放緩,但整體仍保持高增速,電動化大趨勢不變。據CleanTechnica統計,2024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達717.0萬輛,同比增長23%。新能源汽車廣闊的市場前景帶來了鋰電材料全產業鏈的巨大商機。報告期內,鋰電產業延續增長態勢,據GGII數據,2024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約346.5GWh,同比增長15%。但受電池降本因素影響,磷酸鐵鋰電池憑借低成本優勢搶佔部分市場,三元電池裝機佔比有所下行,對三元材料需求拉動有限。據GGII數據,2024上半年國內鋰電正極材料市場出貨量134萬噸,其中三元正極材料出貨30萬噸,同比微減1%。但高鎳、高電壓三元材料因在能量密度、輕量化和低溫性能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隨着鎳、鈷、鋰等核心金屬原料價格大幅回落,三元材料性價比將明顯提升,三元材料的市場份額有望回升。同時,在新能源車、儲能系統及eVTOL低空飛行器等產業技術路徑向高能量密度發展的趨勢下,半固態、固態電池產業化提速,材料體系全面優化,驅動正極材料向高性能方向迭代升級,高鎳三元電池有望得到加速推廣與普及,硫酸鎳及上遊鎳原材料的需求預計將恢復高速增長。報告期內,受產業創新、經濟復蘇等因素影響,消費電子需求呈現明顯回暖態勢,全球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出貨量普遍實現增長。據Canalys統計,2024年1-6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超5.85億部,同比增長11%;全球PC出貨量達1.2億臺,同比增長5.5%。未來,隨着5G、6G、AI、衛星通信等關鍵技術不斷發展,在促進各類終端設備的互聯互通的同時,推動行業向智能化轉型,帶動消費電子市場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此外各類新技術的持續商業化應用也將進一步提升手機對電池帶電量的需求,從而帶動含鈷鋰電池的市場需求維持快速增長。報告期內,純鎳市場穩步增長,根據SMM的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純鎳需求較去年同期增長了9%。具體到下遊行業,合金板塊需求受軍工訂單的支撐,整體表現相對穩定;不鏽鋼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1-6月,全國不鏽鋼粗鋼產量爲1875萬噸,同比增加104萬噸,增幅5.88%。綜上所述,在新能源鋰電產業、智能終端產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公司所從事的新能源鋰電材料產業和鈷鎳新材料產業,是國家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所支持的新興產業,所生產的產品是三元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材料必備的核心材料,公司所從事的產業前景非常光明,管理層對此非常有信心。公司目前正致力於進一步鞏固自身鈷行業領先者地位的同時,勇當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新動能,力爭成爲全球新能源鋰電行業領導者,爲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二、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
報告期內,面對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速放緩、行業競爭加劇的產業環境,公司始終保持戰略定力,貫徹全面統籌、優化結構、科技支撐、降本增效的經營思路,落實穩中求進、進中求勝的工作要求,大力實施“兩個領先”的競爭戰略、“數一數二”的業務戰略和合作共建、共贏未來的開放戰略,持續融入全球新能源產業供應體系,穩步推進產業鏈一體化全球布局,推動管理變革,深化ESG全球治理,實現了經營業績的企穩回升,保持了強勁發展態勢,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報告期內,公司圍繞年初制定的經營計劃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堅持穩中求進,一體化優勢進一步凸顯報告期內,公司統籌海外資源、國內制造、全球市場,全力以赴拓市場、增訂單、提負荷,主營產品出貨量穩中有增,經營業績企穩回升,產業一體化優勢進一步凸顯。實現營業收入300.50億元,歸母淨利潤16.71億元,其中二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11.48億元,環比大幅增長119.81%,連續兩個季度環比增長。報告期內,鋰電正極前驅體出貨量6.7萬噸(含三元前驅體和四氧化三鈷,包括內部自供),同比增長約11%;鈉電前驅體出貨量實現百噸級跨越。正極材料出貨量5.3萬噸(含內部自供及參股公司權益量),同比略有下滑,但二季度環比增長超20%;鈷產品出貨量約2.3萬噸(含內部自供),同比增長約13%,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鎳產品出貨量約7.6萬噸(含內部自供),同比增長超40%。全面深化客戶合作,在深入鞏固國內市場的基礎上,持續加大海外市場開拓力度。與LGES、大衆等世界知名電池、整車企業共同探索鋰電材料產業一體化新路徑,與遠景AESC、億緯鋰能、BMW等客戶籤訂項目定點協議,推動產業鏈深度合作,增強客戶粘性。截至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已覆蓋寧德時代、LGES、三星SDI、國軒高科(002074)、億緯鋰能、遠景AESC等全球動力電池品牌企業,廣泛應用於特斯拉、BMW、Stellantis、大衆、現代、通用、福特、戴姆勒、雷諾、極氪、長安、吉利汽車等國內外知名電動汽車,市場地位進一步提升。2、加快技術進步,新品研發取得系列突破報告期內,公司統籌科技資源、技術進步、產品研發,深入實施“支撐產業、引領未來”的科技創新戰略,持續強化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精準研發,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爲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公司參與研發的兩個科技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鎳資源開發領域,公司針對紅土鎳礦冶煉關鍵技術,持續高效開展技術創新,10餘項研發成果先後在印尼鎳資源開發項目上實現產業化應用,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在前驅體領域,全面推行平臺化產品開發戰略,聚焦特斯拉、LGES、三星SDI、PPES、億緯鋰能、遠景AESC等主流供應鏈,20餘款前驅體新產品取得重大突破,實現多款新產品量產化和開發定型,高性能NCMA體系Ni89中顆粒前驅體、高安全Ni88小顆粒前驅體實現規模化量產,長循環低DCR超窄分布大顆粒前驅體制備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鈉電前驅體產品及技術開發取得系列重大標志性成果,並已實現百噸級批量出貨。在正極材料領域,繼續保持高鎳產品技術優勢,實現從中鎳高電壓到高鎳、超高鎳單晶和多晶的主流技術路線全譜系覆蓋,包含Ni95%在內的多款新產品進入量產或產線認證階段;與下遊客戶合作開發多款鈉電正極材料,實現噸級批量交付;超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已百噸級批量用於eVTOL低空飛行器和半固態汽車動力電池;超高鎳三元、富鋰錳基雙路徑固態電池材料齊頭並進,搶佔客戶前沿開發通道;多款高電壓鈷酸鋰新產品通過客戶認證。同時,進一步強化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獲得ISO56005《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三級認證。3、深化一體化布局,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報告期內,公司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融入全球產業分工,深化海外資源、國際制造、全球市場的產業布局,持續提升新能源鋰電材料一體化產業鏈國際競爭力。在上遊資源端,持續放大印尼鎳產業發展優勢,華飛12萬噸鎳金屬量溼法冶煉項目於一季度末實現達產,作爲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紅土鎳礦溼法冶煉項目,華飛項目的建成投產,對支撐公司一體化發展格局,對全球鎳行業格局產生劃時代的影響;華越6萬噸鎳金屬量溼法冶煉項目穩產超產,SCM礦漿管道全線貫通,進一步降低了MHP生產成本;華科4.5萬噸鎳金屬量高冰鎳項目穩定運營;鎳中間品出貨量合計約11.2萬噸,同比增長超90%;與淡水河谷、福特汽車合作的Pomalaa溼法項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有序展開;與淡水河谷合作的Sorowako溼法項目有序推進;IPIP園區作爲公司首個自主運營的園區被列入印尼國家戰略項目;通過參股WKM等礦山項目進一步增強鎳礦資源儲備。津巴布韋Arcadia鋰礦項目運營有序,廣西配套年產5萬噸電池級鋰鹽項目碳酸鋰產線達產達標,已形成從鋰礦到鋰鹽的一體化產業體系。在下遊鋰電材料端,調整產業空間布局,全力推動新能源鋰電材料一體化產業鏈國際化進程。在印尼,依託上遊資源開發優勢,推進產業鏈向下遊延伸,華翔年產5萬噸硫酸鎳項目有序推進,華能年產5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開工建設,進一步增強了印尼鎳產業協同優勢,新能源鋰電材料一體化發展模式在印尼逐步落地;在韓國,公司與LG合作的龜尾正極項目部分產線投產,進軍北美市場;在歐洲,匈牙利正極材料一期2.5萬噸項目開工建設,公司挺進歐洲市場邁出實質性步伐。在國內行業競爭加劇、海外產業保護政策頻出、供應鏈主導權爭奪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公司積極推進產業鏈開放、國際化合作、全球化布局,與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深度融合,產業互連、優勢互補,推動公司國際化高質量發展。4、堅持價值創造,管理質量明顯提升報告期內,公司深入推動管理變革和機制創新,持續提升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高水平管理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根據公司業務特徵和經營特點,推進劃小核算單元和獨立精準核算,狠抓增收節支降耗,提升人工效能,向管理要效益,公司管理費用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5%;持續推進生產制造工藝革新,全方位開展工藝降耗、技術降本工作,打造極致制造標杆,實現降本增效。努力降低融資成本,結合存量資金狀況提前歸還部分利率相對較高的銀行貸款,同時採取結構性調整等方式降低綜合融資成本,華越美元項目貸開展融資幣種轉換,年利率降低逾5個百分點,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體融資成本較上年末下降0.4個百分點。報告期內,公司高度重視資金鏈安全,堅持產融結合,持續拓寬融資渠道,有效管控資本性支出,確保公司經營穩健、發展安全。深化銀企聯動,與中信、平安、民生、浦發等多家銀行總行達成戰略合作,融資結構不斷優化,直接融資、長期融資佔比提升;加強流動性管理,報告期末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爲190.0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4.53%;合理使用財務槓杆,資產負債水平保持相對穩定。強化預算管控,以財務承受能力作爲業務預算和投資預算的邊界和紅線,建立總部職能費用獨立核算機制和預算執行硬約束機制;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有效管控資本性支出,集中資源向有產出、有效益、有現金流的優勢項目投資,着力增強投資項目自身造血、輸血能力,確保公司經營穩健、發展安全。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7.6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4%。5、堅持可持續發展,ESG全球治理進一步深化報告期內,公司按照國際一流標準構建ESG治理體系,因地制宜地開展具有華友特色的ESG治理實踐,提升公司ESG全球治理能力。通過在全產業鏈各環節積極實施減碳降碳工藝和能源結構優化,推動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經國際權威機構SGS認證,下屬14家單位完成組織層面碳排放核查,20款產品完成從搖籃到大門的碳足跡核算,主流產品碳排較上一年度平均下降12%;作爲全球關鍵礦產責任倡議創始成員、理事單位,公司出席經合組織(OECD)第17屆礦產供應鏈論壇,分享礦產供應鏈盡責管理實踐經驗;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公司在印尼、剛果(金)、津巴布韋等海外基地開展醫療、助學、供水供電等多種形式的社區建設和公益活動;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遵循全球契約組織關於人權、勞工、環境和反腐敗等領域的十項原則,助力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報告期內,公司入選2024年《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榮獲2024年IDX Channel ESG獎主要獎項,境外ESG工作成果獲評《中國上市公司共建一帶一路十年百篇最佳實踐案例》。6、重視股東回報,共享發展成果報告期內,公司切實踐行“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在投資者回報方面,發布並實施完成2023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10元現金股利,分紅總額達16.75億元;此外,公司有序推進股份回購,截至報告期末已累計回購7.31億元。在投資者關系管理方面,公司注重與投資者的溝通交流,通過組織業績說明會、接待投資者實地調研、召開電話會、參加策略會、回復上證E互動、接聽投資者熱線電話等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回應投資者關切,積極主動向市場傳導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提升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構建良好的投資者互動生態。三、風險因素
1、市場風險公司主要產品有鋰電正極材料產品、前驅體產品、鎳鈷鋰新材料產品及銅產品。由於鎳、鈷、鋰、銅金屬受全球經濟、供需關系、市場預期、投機炒作等衆多因素影響,鎳、鈷、鋰、銅金屬價格具有高波動性特徵,進而傳導引致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報告期內,鈷產品價格持續低位運行,鎳產品價格衝高回落,鋰產品價格短暫反彈後延續下行趨勢,銅產品價格高位震蕩。價格的上漲一定程度上會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反之,價格的下跌也會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未來鎳、鈷、鋰、銅金屬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公司將面臨存貨跌價損失及經營業績不及預期、大幅下滑或者虧損的風險。2、匯兌風險公司目前業務布局高度國際化,子公司的境外經營、鎳鈷鋰等主要原料的採購及鈷鎳新材料、前驅體、正極材料等產品的出口銷售主要採用美元結算,因而生產經營面臨較大的匯率波動風險。報告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較大,上述結算方式總體給公司帶來了匯兌損失,如發生匯率波動進一步加大,可能導致公司產生匯兌損失或增加經營成本,進而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公司境外子公司記賬本位幣多爲美元,人民幣匯率變動將給公司帶來外幣報表折算的風險。3、環境保護風險公司的生產經營須遵守多項有關空氣、水質、廢料處理、公衆健康安全的環保法律和法規,取得相關環保許可,並接受國家以及境外投資所在地有關環保部門的檢查。近年來,公司已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力量用於環保設備和生產工藝的改造,並按照國家以及境外投資所在地環保要求進行污染物的處理和排放。但未來國際國內可能實施更爲嚴格的環保標準,採取更爲廣泛和嚴格的環保管制措施,公司的環保成本和管理難度將隨之增大。4、技術研發的不確定性風險公司組織研發了多種型號三元、單晶應用等系列產品,部分已經實現批量生產、批量銷售,部分已獲認證通過,但仍有部分產品尚在開發認證過程中,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無法完成預期目標的風險。同時,新能源鋰電材料技術含量較高,技術更新升級較快,公司能否在這個過程中抓住機遇,實現研發、生產、銷售的率先突破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如公司在新產品研發、認證、銷售方面不能跟上產業發展步伐,或者下遊廠商選擇或開發其他潛在技術路線,則有可能導致轉型升級不及預期的風險。5、管理風險公司業務已形成總部在桐鄉、資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國、市場在全球的區域布局和資源開發、新材料和新能源制造三大業務板塊的產業格局,跨國跨地區、產品品種多、產業鏈條長的特點,增加了公司的管理難度。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不斷拓展、產品數量不斷增長、產品結構不斷調整,如何建立並完善有效的經營管理體系、投資管控體系和內部控制體系,引進和培養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市場人才將成爲公司面臨的重大問題。如果公司經營管理體系、投資管控能力及人力資源統籌能力不能隨着公司業務的國際化擴張而相應提升,未來公司業務的發展將受到影響,投資項目面臨不達預期的風險。6、跨國經營風險新能源汽車產業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徵。公司基於行業特徵,經營布局高度國際化,在印尼、剛果(金)、津巴布韋、韓國、匈牙利等地進行了礦產資源開發、冶煉加工、電池材料制造等項目投資,產品覆蓋國內、日韓、歐美等全球市場。受制於投資地所在國以及終端市場所在國的產業政策、政治、經濟、監管、法律等不確定性因素,未來如果公司無法有效應對並化解上述風險,則有可能導致公司面臨相關訴訟以及發展不達預期的風險。7、產能過剩風險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從鎳鈷鋰資源開發、綠色冶煉加工、三元前驅體和正極材料制造到資源循環回收利用的一體化產業鏈條。報告期內,隨着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以及全產業鏈各環節產能的逐步釋放,動力電池、鋰電材料供求關系發生逆轉,出現階段性、結構性疊加的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如果未來行業產能持續過剩,需求增長緩慢,則有可能導致公司面臨產能利用率維持低位、發展不及預期的風險。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報告期內公司核心競爭力無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