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上旬,亞洲最大鉛鋅礦——火燒雲鉛鋅礦的探礦權歸屬落下帷幕,新疆地礦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新礦集團”)以250億元人民幣競拍成功。火燒雲鉛鋅礦是特提斯世界級鉛鋅礦帶內重要組成部分,行政區域屬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縣。探礦權的敲定意味着對這一礦產的開發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將提高我國鉛鋅資源保障率。
我國最大鉛鋅礦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
巍巍昆侖,人跡罕至,高海拔區域更是被稱爲生命禁區。2008年到201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八地質大隊約百名地質工作者,攀懸崖上高山。
功夫不負有心人。火燒雲鉛鋅礦成爲新疆“358”找礦項目重大找礦成果。公開資料顯示,火燒雲鉛鋅礦探礦權總面積292.19平方千米,鋅+鉛金屬量1880.89萬噸,礦牀平均品位鉛4.60%、鋅23.37%、鉛+鋅27.97%,爲世界級鉛鋅礦牀中罕見的高品位礦牀,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七大鉛鋅礦。其中,二區Ⅲ1礦體資源量佔礦區資源總量的97%,達1818萬噸,是現有超大型鉛鋅礦牀中品位最富、單礦體規模最大的鉛鋅礦牀,開採加工工藝簡單,與國內外同類項目相比,經濟開發品質優異。
2022年12月15日,新疆自然資源廳發布新疆和田縣火燒雲鉛鋅礦探礦權出讓招標公告,起始價爲223億元。今年1月16日,紫jin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新疆新投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新疆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地礦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家企業參與招標,最終新礦集團以投標報價250億元人民幣,綜合得分94.71分排列第一勝出。
根據招標出讓公告,新礦集團在取得探礦權後1年內探轉採,2年內完成全部區域的勘探工作,3年內按照綠色礦山建成達產達效,開採規模不低於200萬噸/年、冶煉規模60萬噸/年以上。
新礦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小兵表示,新礦集團是新疆落實國家事企分離改革相關要求,由自治區地礦局剝離成立的以地質勘探和礦業開發爲主業的區屬國有企業,注冊資本100億元,致力於打造新疆地礦產業龍頭企業,主導開發火燒雲鉛鋅礦優勢明顯。
火燒雲鉛鋅礦經濟和社會效益被寄予厚望
火燒雲鉛鋅礦探礦權的敲定給當地發展注入了強心針。和田地區的工業尚處於工業化的初期階段,發展空間很大,而且當地曾是新疆,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迫切需要更多有影響力的工業企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記者從多方了解到,新礦集團取得探礦權後,自治區相關方面關注項目進展。新礦集團探轉採的立項、道路、電力等基建項目建設計劃均快於國內其他類似項目。
“從這一項目就能看出,從自治區到地方的發展願望非常強烈。”一名了解情況的人員表示。
記者從新礦集團獲悉,按照火燒雲鉛鋅礦開發建設規劃,經過3—5年的發展期,逐步建立形成以鉛鋅金屬採礦、選礦、冶煉爲主體,集商貿物流、工程建設、運輸服務、礦業投資、地質服務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礦業產業集羣。
據初步測算,火燒雲鉛鋅礦潛在經濟價值超3700億元,項目計劃總投資400億元以上,建成後鉛鋅上下遊產業年產值約500億元以上,其中鉛產業主要包括鉛酸蓄電池,氧化鉛,鉛材、鉛合金、鉛鹽和電纜等,鉛酸蓄電池佔鉛消費量的80%以上;鋅產業主要包括鋅與銅、錫、鉛等組成的黃銅等,還可以與鋁、鎂、銅等組成壓鑄合金,用於鋼鐵、冶金、機械、電氣、化工、輕工、軍事和醫藥等領域。年利稅100億元以上,大幅增加和田地區地方財政收入及工業產值,改變地區經濟發展格局,僅工業產值就可增加6倍,礦業帶動相關產業成爲當地經濟發展支柱,可將當地GDP總和和人均GDP提高1倍以上(達3.6萬/年)。更重要的是,項目將合計帶動當地就業人口逾5000人。
然而,高海拔地區開發礦產,如何處理好同生態保護的關系受到各方關注。業內人士還提出疑問,在高海拔地區勘探難,開發建設豈非更難?
新礦集團規劃發展部部長戚俊傑介紹,集團已和國內專業的公司合作,可以使用當前國內乃至全球礦業開採最先進的設備,借助5G、北鬥等技術,建設智慧化和無人化礦山,在開採過程中,就可以恢復當地生態。初步計劃建設一條長達480公裏的管道,將礦物打成漿後從山上運送至加工車間,減少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爲完善配套下遊產業,和田地區2月上旬在廈門召開綠色礦業產業集羣招商推介會,廈門鎢業集團公司、志存鋰業集團公司、紫金礦業、山東瑞福鋰業、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萬潤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45家企業參加招商推介會。綠色礦業產業集羣或將在新疆這一最南部的地區出現。
新疆礦產開發或將進入黃金期
新疆礦產資源豐富,具有資源優勢突出、礦種齊全、分布廣、配套程度高、部分礦種資源儲量大、質量好等特點,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開發區和礦產資源接替區。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2021-2025年)》,新疆石油、天然瀝青、銫、紅柱石、鈉硝石、芒硝、花崗巖(飾面用)等12種居全國首位,天然氣、煤炭、鎳、鈷、鈹、鉀鹽、氦氣等20種居全國第二位,鉻、鋅、鈮(氧化鈮)、鋰(鋰輝石)等10種居全國第三位。
“十三五”期間,新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取得新突破和重要進展,以“三基地一通道”爲標志的我國能源資源接替基地初步建成。新疆通過資源整合、淘汰落後產能及各類保護區採礦權政策性退出等,大中型礦山比例由11.4%提高到31.4%。礦業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67家礦山入選全國綠色礦山名錄,2個項目入選國家綠色勘查示範項目,3個縣(區)被國家確定爲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礦山企業治理恢復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完成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3213公頃。
科技爲新疆礦產開發不斷賦能。“十三五”期間,新疆實施了“北方增生造山成礦系統的深部結構與成礦過程”“天山—阿爾泰增生造山帶大宗礦產資源基地深部探測技術示範”等一批大型科技項目,初步形成了增生造山帶深部探測技術方法,建立了造山帶、淺覆蓋區有效的地質礦產勘查技術方法組合,爲深部資源勘查評價提供了科技支撐。
今年開始,新疆礦產開發將更加受到重視。2023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新疆將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打造以“八大產業集羣”爲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綠色礦業位列其中。目前,新疆已經形成了準噶爾—塔裏木—吐哈石油天然氣、準東—吐哈—伊犁—庫拜煤炭、新源—和靜鐵礦、哈密—富蘊—哈巴河銅鎳礦、羅布泊鉀鹽等一批礦業核心區,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礦業集團,爲我國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原料支撐。
來源:上海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