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鬆勁

經濟日報 2017-12-18 13:33

  近日,位於河北霸州勝芳鎮的河北前進鋼鐵集團宣布鋼鐵產能整體退出。當天,河北省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生產設備進行了封存驗收。至此,曾在霸州經濟中舉足輕重的鋼鐵業,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傳統鋼鐵業的退場,換回了新動能的登臺。在告別傳統鋼鐵業的同時,當地也迎來了一批高附加值產業的進入,實現了以企業轉型升級促產業轉型升級、繼而帶動區域轉型發展的目標。淘汰產能做“減法”,提質增效做“加法”,越來越多的地方和行業正在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嘗到甜頭。

  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鋪開,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爲中國經濟穩健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經濟運行的質量和韌性也進一步增強。不久前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再次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部署,強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多位接受經濟日報採訪的專家均表示,黨的十九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頂層設計將更趨完善,發展內涵更加豐富,實現路徑也將更爲清晰。

  改革促轉型釋放新活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乎全局與長遠,自2015年末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首次提出以來,這一改革聚焦五大任務,瞄準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主動謀劃、精準發力,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

  去產能成效首當其衝。目前,2017年度鋼鐵、煤炭去產能目標已超額完成。其中,鋼鐵行業已化解過剩產能1.15億噸,“地條鋼”產能已徹底清除,而煤炭全行業5億噸產能退出的目標也有望在明年基本完成。

  堅持因城因地精準施策、分類調控,去庫存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10月末,我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0258萬平方米,下降10%以上,房地產投資平穩增長,房地產銷售平穩回落。

  去槓杆方面,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爲,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槓杆約束,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實現了資產負債率穩中有降。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爲55.7%,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

  在多方努力下,降成本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前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爲85.56元,同比減少0.23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爲7.34元,減少了0.27元,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

  加大對脫貧攻堅、生態環保、重大基礎設施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補短板力度,着力彌補在創新和消費升級領域的不足,支持培育新動能。今年以來,生態環保、公共服務、水利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供求關系改善、市場活力增強、生產預期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也進一步提振了發展信心。最新發布的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11月份PMI升至51.8%,高於年均值0.2個百分點,連續14個月保持在51%以上的較高水平,表明經濟增長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更加明朗。

  盡管成效顯著,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12月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爲明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凸顯了這一改革在我國政策體系和經濟工作中的主線地位,仍需要我們加倍努力,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

  關鍵領域發力謀突破

  位於江蘇大豐新豐鎮的“荷蘭花海”景區,有着“中國鬱金香第一花海”美譽。當地700多戶農民通過流轉5000多畝土地,變棉農爲花農,收入也翻了一番。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更要通過改革來改變業態、改善生態、優化心態。”新豐鎮鎮長仇飛對此感慨頗深。

  今年以來,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在繼續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同時,各地各部門還着重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方面發力,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更廣維度、更大空間拓展延伸。

  “手裏有糧心不慌”,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量達12358億斤,較去年增加33億斤,創下歷史上第二高產年。殊不知,這一產量是在高產作物大幅調減的情況下實現的,成績來之不易,正如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首席統計師侯銳所言,這充分說明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實體興,筋骨壯。振興實體經濟,是推動經濟優化升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任務,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所在。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從提質增效、要素集聚、降低成本等方面提出多項政策舉措,實體經濟效能進一步鞏固提升。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而體現新動能發展的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幅更是高達13.4%。

  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上,堅守“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調控措施下,我國房地產市場不但實現了短期的平穩運行,也爲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僅如此,電力、成品油、天然氣等市場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實施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今年相繼落地,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新的制度供給,營造了更優的市場環境。

  中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的實踐,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點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名爲《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中指出,中國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生產率增長、高水平就業,進展積極、成效顯著。

  更加凸顯市場化、法治化

  “隨着煤炭優質產能逐步釋放,全國煤炭市場供需關系正在由基本平衡向更高水平的動態保障發展。”在日前舉行的2018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我國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效果,煤炭市場化機制基本確立。

  長期以來,電煤中長期合同定量不定價,很多時候都等同於廢紙一張。去年底以來,在市場定價、政府督導的模式下,供需雙方通過“基礎價+浮動價”方式籤訂中長期合同,在供需合作雙贏中構建起“兩放心”的新型合作關系。

  改革步入深化之年,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變得更加迫切,亟須在相關領域建立起面向未來的中長期發展機制。

  需要指出的是,探索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一開始就沒停止過,並在債轉股、清理“僵屍企業”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與此同時,政府通過“放管服”、減稅降費等自我改革,從制度供給上爲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實踐證明,在上述一系列組合拳下,我國工業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修復,並不斷向着更優效益、更高質量轉化。

  黨的十九大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也是推進其他任務必須堅持的邏輯主線。專家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頭連着經濟新常態,一頭連着經濟體制改革,要着眼於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目標,進一步加快市場化、法治化步伐,真正發揮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關鍵領域、重點環節的牽引作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於改革、難點在於改革、突破點也在於改革。只有扭住改革這個牛鼻子,運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才能真正推動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召元說。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等不得、輸不起的戰役,但也絕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許召元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身的發展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用釘釘子精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把黨中央關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推動經濟發展邁向更高質量、更高層次。


今日鎳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鎳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